| | | |

職業倦怠量表是什麼?

立刻分享給輪班的夥伴

職業倦怠量表是什麼?

職業倦怠量表是一種用來評估個體在工作中經歷倦怠程度的工具。研究中提到,在台灣的職業倦怠研究中,最常被使用的量表是 馬氏職業倦怠量表(MBI)及其衍生版本

  • MBI 最初是為人際服務工作者設計的,後來發展出適用於教育工作者 (MBI-ES) 和一般工作者 (MBI-GS) 的版本。
  • MBI 採用三向度模型,分別是:
    • 情緒耗竭: 指工作者因過度的情緒需求而感到精疲力竭。
    • 去人性化: 指工作者對服務對象變得冷漠,並將其視為物件。
    • 降低個人成就: 指工作者對工作失去動力,並對自身工作能力產生負面評價。

除了 MBI 之外,來源中也提到了其他職業倦怠量表:

  • 哥本哈根疲勞量表(CBI): 由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引進台灣並進行修訂,加入了「過度工作投入」分量表,以反映台灣特殊的過勞文化。
  • 運動員倦怠量表: 針對運動員設計的量表,例如 EABI 和 ABQ,這些量表也參考了 MBI 的架構。

台灣的職業倦怠研究較少採用質性研究方法,較多直接採用西方翻譯引入的量表和理論,因此較難發現本土化的議題。

職業倦怠量表是評估工作倦怠程度的工具,台灣最常使用的是 MBI 及其衍生版本。 但也應注意發展更本土化的量表,以反映台灣職場的特殊文化和議題。

職業倦怠怎麼測試?

在台灣,職業倦怠的測試最常使用 量表 進行評估。

  • 馬氏職業倦怠量表 (MBI): 這是台灣最常被使用的職業倦怠量表,最初是為人際服務工作者設計的,之後陸續發展出適用於教育工作者 (MBI-ES) 和一般工作者 (MBI-GS) 的版本。 MBI 採用三向度模型來測量職業倦怠:
    • 情緒耗竭: 工作者因工作的情緒需求過高,導致身心精疲力竭。
    • 去人性化: 工作者對服務對象變得冷漠,如同物件般看待。
    • 降低個人成就: 工作者對工作失去動力,並對自身工作能力產生負面評價。
  • 哥本哈根疲勞量表 (CBI): 由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引進並修訂為台灣版本,加入了「過度工作投入」分量表,以反映台灣特殊的過勞文化。 CBI 原本包含三個向度:個人疲勞、工作疲勞和服務對象疲勞。
  • 運動員倦怠量表: 專門為運動員設計的量表,例如 EABI 和 ABQ,這些量表也參考了 MBI 的架構,但「去人性化」的向度被改為「對運動的貶價」。

研究指出台灣的職業倦怠研究較少採用質性研究方法,較多直接採用西方翻譯引入的量表和理論,較難發現本土化的議題。 因此,未來可以發展更本土化的量表,以反映台灣職場的特殊文化和議題。

筆記來源:職業倦怠研究在台灣之回顧與前瞻,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第13卷第3期(2013年9月) 107-140頁 DOI: 10.6147/JHRM.2013.1303.04

Similar Posts